半小时观察:以能源革命促转型,以需求侧改革促发展从报道中可以看到,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坚定推进能源革命的顶层设计引领下,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研究正在青海这片试验田顺利进行。
目前,双方通过整合优势市场资源、专利授权等多种形式,在国内外数据中心、能源开发、配电解决方案、综合能效等领域已经有了相当多的合作案例和创新成果落地,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紧密互动夯实基础。南存辉表示,能源格局优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华为公司提供的各项数字能源解决方案都有着国际业界领先水平。
1月12日上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2060碳中和的宏伟目标,正引领我们迈向能源革命的新时代。双方将聚焦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共同推动能源电力及智能制造业务发展。而正泰着力打造的综合能源服务能力,将作为一种互补互济、多系统协调优化的能源供应和消费模式,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和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30多年来,华为致力于提供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全球30多亿人,一直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实践者和建设者,能够为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顺应全球能源转型,深化能源行业与数字化转型的交叉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把数字世界带入能源领域,打造全新的数字能源体验。随着能源向综合能源转身,城市向智慧城市迈进,华为与正泰的跨界合作将共同探索数字能源行业的更多可能性。(五)新能源发电对电力系统灵活性的要求更高新能源发电受自然因素影响大,随机波动性强。
江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9%。通过设置调峰电价,调峰补偿金等措施,一方面,使煤电机组获得合理的发电收益,以保障基础的投资回报率。例如,西部水光风电资源丰富,但由于用电需求增长放缓、调峰能力有限、外送通道不畅等原因,近年来频频出现弃水、弃风、弃光问题。例如,湖南的主要外来电通道祁韶直流多年来送电量不达预期,近年来线路利用小时数不到 3000 小时。
2002 年至 2019 年间,全国发电量由 1.65 万亿千瓦时增长至 7.50 万亿千瓦时。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引导煤电机组自主完成后备角色转变。
碳中和愿景下,随着能源低碳转型的有序推进,风光电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冲击。在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发电比例将不断提高,对电力跨区域调配能力、电力系统灵活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二是清洁电力生产比重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受重庆矿难影响,近期周边省份煤矿纷纷停产。
加快推进适应碳中和目标的电力市场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建设,从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完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加强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接入等技术和工程实践、建立低碳减排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另外,从电力消费结构来看,湖南居民用电量占比在国网经营区内排名第一,接近 30%,受降温影响,今冬居民采暖需求增长尤为突出。例如,2011 年夏季,由于高温、少雨、少煤、缺水,南方电网所涵盖的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等五省区电力供应严重短缺。用于火力发电的煤炭资源呈现明显的北多南少分布态势,水电资源西多东少。
作为减排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清洁低碳发展的目标将更加清晰。据统计,2020 年 11 月,浙江省出口总值达 2381.6 亿元,同比增长 20.8%。
工业生产增加造成工业用电需求大幅增长。通常情况下,经济发达地区的用电需求相对较高,我国电力负荷中心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及南方地区,需要通过跨区域调配实现电能的供需平衡。
一是完善电力市场建设,优化跨区域电力调配。三是完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引导煤电机组自主完成后备角色转变。(二)短缺的不是电量而是电力供应一是我国发电量和装机容量持续增长,能源利用率显著提升,整体电量供应充足。事实上,近期南方多省限电的原因各异,需要具体分析。据统计,2019 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内新能源日最大功率波动已超过 1 亿千瓦,山东、山西、宁夏、新疆等地区日最大功率波动已超过 1 千万千瓦。据统计,2020 年 11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加 9.4%,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加 7.3%,以往年份通常要到 12 月之后才会达到这一增速。
水电、风 电和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受季节、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调峰能力存在天然缺陷。(三)电力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平衡,跨区域调配需求较大我国电力资源与电力负荷呈逆向分布。
冬季受枯水期水位下降影响,水力发电供给下降,加剧了湖南电力的供需矛盾。二、从南方限电看我国电力市场改革存在的问题自 2002 年国家正式启动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得显著成就,初步形成了协调运行的计划(管制)+市场的双轨制,运用市场机制迅速解决了电力供应短缺问题,并改善了电源结构(例如,出台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引导可再生能源开发等)。
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湖南面临煤电供应短缺。并且,澳大利亚对华出口以焦煤为主,主要用于炼钢而非火力发电厂所需的动力煤。
例如,作为能源大省,内蒙古 2019 年的发电量达 5495.08 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7.3%,而 GDP 仅有 13612.7 亿元,只占全国 GDP 的 1.4%。与 2010 年相比,2019 年我国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的占比均有所提升,合计已超过总用电量的 30%,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下降 6.56 个百分点。在电源跟随负荷变化调节的运行要求下,其他常规电源须跟随新能源波动调节,对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浙江许多企业断电之后,为了完成订单生产,被迫购买或租赁柴油发电机自行发电。
此外,政府通过加强排放监管、开展低碳宣传教育,能够规范和引导企业和居民的形成长期的绿色低碳发展意识。三是电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全社会用电量由 1.64 万亿千瓦时增长至 7.23 万亿千瓦时,曾经因发电能力不足造成大面积、长时间缺电的现象已成历史。例如,对现有煤电机组进行合理改造,在满足碳减排要求的前提下,将煤电装机相对过剩的省份的部分机组转为备用,在新能源占比较高的地区优化煤电装机布局,为电力系统稳定提供更好的备用保障。
节能减排目标的制定应符合客观规律,强调科学合理。为完成减排目标而限电停产,实际上并不科学。
首先,本地煤电供给短缺。整体来看,电量的供给和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保持稳步增长。2019 年,我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 20.1 亿千瓦、发电量 7.50 万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 4.6%、5.8%。全国平均弃光率 2%,同比下降 1 个百分点。
全国平均弃风率 4%,同比下降 3 个百分点。江西目前没有重点外来电通道,仅以三峡、葛洲坝、四川等地的零星电量为主。
二是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提升调峰效率。(四)联网建设与输电技术不完善,电力跨区调度有难度一是跨区联网建设不完善,缺电与窝电现象并存。
一、近期我国南方多省限电措施及其原因近期南方地区湖南、江西、浙江等多省采取限制用电措施,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甚至有舆论误导称中国禁止进口澳大利亚煤炭,导致南方缺电。较 2010 年分别增长 78.1%、108.9%。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